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不应彼此孤立
时间:2013-06-21 16:18:10 来源:
近日,农业部对3款进口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发放安全证书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安全性是其一,新闻争论的背后更折射出种业竞争力的问题。
而今,如何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安全等优点的作物品种,已成为世界性的育种课题,由此,生物技术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国际生物技术与农业峰会”上,围绕“生物技术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话题,业内专家各抒己见。
生物技术成大势所趋
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90亿。据粮农组织2010年的数据,大约还有将近10亿人口生活在饥饿或营养不良的状态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表示,自从第一例转基因番茄在美国问世以来,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近代育种史上发展最快、效力最高的作物改良技术。
她表示,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703亿公顷。目前28个国家,数百万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57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
据介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约占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的40%到43%。目前美国市场上大概有70%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以作物为主导,大力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截至2011年,该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9%。“生物育种已成为推动巴西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范云六说。
而对于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问题,孟山都北亚区企业事务部总监朱庆华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科学证实农作物生物技术产品与食用安全和环境安全有关的案例